本文作者:xinfeng335

健脾祛痰-健脾祛痰湿的食物

xinfeng335 今天 82
健脾祛痰-健脾祛痰湿的食物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温肾健脾,祛痰湿利水用什么中成药好2、...

本文目录一览:

温肾健脾,祛痰湿利水用什么中成药好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

中医在祛湿气的时候,往往会用健脾胃的药配合利水渗湿的中药,兼顾肾和肺,同仁堂平胃丸就是一剂有此功效的药物,因此在祛湿的效果上更加的治标。

种清热化湿健脾的中成药 平胃丸 平胃散有着很好的燥湿健脾的功效,其主要治疗因为湿邪过盛导致的脾胃运化失常,感觉不到饥饿感,胃胀导致恶心呕吐,胃酸倒流。临床主要用于 胃炎,食欲不振 时使用。

黄疸茵陈颗粒主要用茵陈,茵陈有着清热利湿健脾的功效,中成药中再用黄芩和大黄与茵陈同用,这两味药苦寒之性非常大,能祛湿燥湿还能清热,去除体内毒气。

补肾祛湿健脾的中药方 三仁汤 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6g,竹叶6g,厚朴6g,苡仁18g,半夏10g。功用:宣畅气机,清利 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胃苓汤 组成:五苓散3g、平胃散3g。

去痰湿的中成药有归脾丸、健脾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金水宝等。祛痰湿的中成药比较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应用。

嗓子痰多、吐不完,怎么办?仅用7味药醒脾、化湿、祛痰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健脾气,温化体内寒痰。可强力祛痰的方子,——七味除湿汤。该方是由茯苓、苍术、藿香、半夏、陈皮、厚朴和炙甘草这7味中药组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组方。方中首先用茯苓、苍术、藿香来健脾祛湿。

方案一: 二陈丸 —— 白痰多, 二陈丸是一个燥湿化痰的药物,尤其温化这种寒痰稀痰。

二陈丸只适合脾虚导致的白痰,如果是 肺热有黄痰且黏稠的,要用清气化痰丸, 脾胃失调引起的气逆咳嗽痰多就要用 三子养亲汤了。

这种就要以化气祛痰为主,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该方可以温肾阳、利水湿,当体内阳气足了,这水湿自然就蒸腾消散了。第三种就是补气祛痰。

喉咙总有痰吐不完,这个是咽喉炎。导致咽喉炎的原因很多,比如吃冷饮或吃辣,还有抽烟喝酒,受凉及劳累熬夜,说话太多,吃甜食。所以需要先避免这些习惯或行为。

健脾祛痰-健脾祛痰湿的食物

嗓子总有痰,痰多吐不完?3个小方法,教你从根本上祛痰

第一个就是理气祛痰。中医认为,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而津液的输布以及代谢活动是离不开气的推动以及调控的。当身体气机顺畅,痰浊就会随着气机的运动而代谢或者消散。

如果出现痰多的这种情况,可以多喝水,对能够有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同时也能够稀释痰液,帮助改善这种情况。而且多喝水对身体本来就是有好处,日常的生活当中每天都要保证6~8杯的水。

多饮水,正常人偶有少量白粘痰,因此觉得嗓子里有痰的时候,不要紧张。注意多饮水,饮水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也起到稀释痰液的作用,使得痰液易于咳出。

所以想要减少痰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按穴位 人身体上有几个穴位, 是有名的“祛痰穴”, 大家有事没事的时候可以按一按, 可以很好的减少我们身体上的湿气, 减少痰的产生。

【缓解喉咙不适的方法】多喝温水 如果感觉喉咙经常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可以选择多喝一些温开水,使喉咙处于更加温润的状态,减少咳嗽或浓痰出现的概率,从某种程度上对喉咙的养护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苓黄芪酒——止咳化痰祛湿健脾

1、黄芪大家都很了解的吧,是一种很常见的保健药材,它具有食药两用的作用哦,而且还可以有祛湿化痰的作用,黄芪具有滋补气血缓解疲劳的效果,而且泡酒比较多见,来看看参苓黄芪酒的泡制方法,可以止咳化痰。

2、清气化痰丸:组成有陈皮、杏仁、枳实、酒炒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等。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气急呕恶,烦躁不宁等。为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

3、也可以试试健脾祛湿代茶饮 方法:取茯苓10g、陈皮冬瓜皮3,用沸水闷泡10到15分钟后即可饮用。功效:茯苓健脾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冬瓜皮利水消肿。

虚实夹杂的脾胃病,两味中药,健脾、化痰、消积食

佛手和香橼它主要入肝胆和脾胃两套脏腑和经络,它们本身都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止渴消胀、还有健脾和胃、解酒等多种作用。

麦芽 麦芽也是可以治疗积食的食材,它有益气、助消化、消积食、健脾、开胃的作用。生的麦芽消食效果较好,食用淀粉类食物产生了滞胀,可以试试用生麦芽治疗,搭配神曲、山楂、鸡内金一起煎水服用,效果更佳。

另一味就是白术,我经常介绍的,它性味苦、甘、温,入脾、胃经,善于脾气健脾、燥湿化痰、利水消肿、祛风散寒和固表止汗之效。《本草汇言》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

材料:山药1两、鸡内金3钱、山楂3钱、粟米4两。做法: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小火煮成粥,调味即可随量食用。

于一些脾胃湿阻、纳谷不香、腹脘胀满的人群有着不错的改善。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能燥湿化痰,健脾祛湿,分别是清半夏,茯苓,我们来了解一下。首先看清半夏 清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和肺经,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lanhao09.cn/post/998.html发布于 今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