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灸-天灸贴敷要多长时间
本文目录一览:
天灸简介
1、天灸是用对皮肤有 *** 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
2、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药物灸、发疱灸。天灸既具有穴位***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3、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间),早在北宋年间,民间就广泛应用,涉及内、外、妇、儿各领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介绍用天灸疗法治疗疟疾、哮喘等病。
4、“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这种方法是选用一些对皮肤有***作用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利用药物的***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潮红充血,甚至起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天灸三步治痛疗法是在天灸疗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性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远期效果良好的颈肩腰腿痛特色疗法。
6、《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天灸疗法小常识
三九天灸疗法,是将药物敷于体表特定穴位,用以治疗疾病,是外治疗法中药物治疗和穴位治疗结合得最好的一种疗法,通俗讲就是冷灸或发泡灸。这种疗法因其“简、便、廉、验”之特点而广受人们欢迎。
将天南星适量研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适用于口眼歪斜等病症。
天灸疗法又称“发泡灸”,贴药后起水泡是正常现象。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
着装:由于很多疾病要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腿部进行贴药,所以建议女士们不要穿连衣裙、连身衣,最好是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避免药膏弄脏衣服。
古籍中的天灸简介
概述 天灸为灸法名,指药物发泡法,又称“自灸”[1][2]。出《针灸资生经》。是用对皮肤有 *** 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因名[1][3]。今称药物发泡灸[3]。
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药物灸、发疱灸。天灸既具有穴位***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中医认为,天灸有生发阳气、调理气血之功。可选每日中午前后,在室内找到一处阳光充足的位置,背对太阳,从头顶晒至背部,晒到微微出汗即可。经常天灸,有助于 缓解因阳气虚弱导致的手脚冰冷、脾胃虚弱、情绪抑郁 等症状。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5]。 药物天灸[9]。 强身保健用瘢痕灸[9]。 15 中管穴的配伍 中脘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 中脘穴配天枢、内关、气海治急性肠梗阻[3]。
可灸[1][7]。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4]。 药物天灸[7]。 强身保健宜用温和灸[7]。 14 元沉穴的配伍 膻中穴配天井治心胸痛[1]。 膻中穴配丰隆、列缺治支气管哮喘[1]。
三九天灸注意事项
为巩固疗效,避免相关不良反应,天灸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不宜嗜吃生冷,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建议女士们来贴药时不宜穿连衣裙、连身衣,尽量选择较宽松的衣服;贴药后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大量出汗导致药膏脱落弄脏衣物。
需要在三九天的时候进行,这样才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人体健康才具有好处。其次进行三九灸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一般建议不要超过一小时。
加强灸:2018年1月18日至28日 “三九灸”注意事项 三九灸不宜大汗,不是出汗越多越好,艾灸过程中注意保暖。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次天灸治疗贴药的时间成人为2-4个小时,儿童为1个小时。初次贴药的时间不宜过长,成人约2个小时,儿童约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
三九天灸注意事项 是否应该进行三九天灸、怎样进行三九天灸,皆需严格遵照医嘱,并在专业人士的操作下进行。贴药后,皮肤会有灼热感。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lanhao09.cn/post/8297.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