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痰浊-痰浊瘀阻证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 1、痰浊内蕴都啥症状
- 2、什么是痰浊辩证治疗法?
- 3、痰浊淤阻治疗基本方法是什么?
- 4、痰浊是什么意思?
- 5、眩晕、痰浊中阻的诊治
痰浊内蕴都啥症状
1、痰湿内蕴是指,脾胃运化、受纳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常见脘腹痞闷,呕恶、便溏、肢体困重等的症状。健脾化湿祛痰。长吃些山楂、薏米、茯苓等食物,不要吃肥甘油腻。
2、肺胀之痰浊壅肺证的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脘痞纳少,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其病机为肺虚脾弱,痰浊内蕴,肺失宣降。治宜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3、外寒内饮型:可以见到咳嗽、咯大量的白稀痰、痰中夹有大量的泡沫、头重、食欲不振、胸闷、大便偏软等症状。
4、证候主症: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证机概要:肺虚脾弱,痰浊内蕴,肺失宣降。
5、痰浊是中医诊断的一种基本症状,表现为痰味浓郁、痰色混浊、痰量较大、难以咳出等。痰浊可发生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各个部位,严重影响机体健康。
什么是痰浊辩证治疗法?
针对这些病人病情皆由痰淤所致,因此取通过化痰浊、行痰淤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高脂血症是一组以脏腑功能失调,膏脂输化不利而致以痰浊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辨证一般可分为阴亏阳亢、脾气虚弱、痰浊内盛、血瘀络痹等证型。
治疗原则:和中祛痰,宣痹通阳。饮食原则:宜食用百合、山楂、紫菜、木耳、玉米等祛痰降脂的食物,不宜食用油炸食物、甜点、花生等。香菇桃仁汤 原料:干香菇30克,桃仁6克,甜杏仁6克。调料:葱花、味精少许,盐适量。
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痰浊淤阻治疗基本方法是什么?
多艾灸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能够促进体内的痰湿淤血的排除,促进脾胃健康。
脾、肾是形成痰浊淤阻的主要脏腑,所以在治疗痰浊淤阻的同时要注重调理脾肾,平素宜低脂低糖饮食,以减少高脂血症发病率。
治法:养血祛风通络。代表方:大秦艽汤加减。语言不清者,加菖蒲,远志。痰瘀交阻,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举个例子,比如上述案例的患者李先生,辨证为气虚清阳不升、痰瘀阻络,所以予以益气升清,化痰通络治疗。
考点: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
痰浊血瘀 肺部干燥,缺少水分,这时候肺部缺少津液,痰也会变得粘稠。痰湿人类体内用不到的废水,会在人体四处“逃窜”,与血液结合后血液就会变得粘稠,造成淤堵。
痰浊是什么意思?
重一点就表现为痰浊,粘浊之气附着上痰湿,就成了痰浊。痰和浊是两个概念,身体里面的痰一般都是痰湿,中焦湿气郁结成痰,痰比较粘,浊气也比较粘,碰到一块的时候,如油入面,就分不开了。
实际上无论是高脂血症中的哪一型,一则直接增加血浆粘度,使脂质沉于血管壁上而生成痰浊;二则可直接作用于血管中的轴流成分,导致微小血栓的形成,而致痰瘀互结。
“痰浊内盛”是中医术语,指体内痰湿、阴寒等不良物质过多,引起人体机能失衡,产生不适症状的状态。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生病,与外在环境的影响有关,也与内在因素有关。
痰,水湿所生;浊,阴寒所化;痰为脾胃所生,而大多藏在肺里,浊由阳虚或寒邪所生,病位大多在肾阳、脾阳;痰浊内蕴是指寒痰在内无法排出或吸收,大多在肺。
是指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或颈部所表现出来的局部有肿块,胸部闷塞,胁肋胀满,病因 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及其他病邪的侵扰。
眩晕、痰浊中阻的诊治
1、痰湿中阻证之眩晕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所致,治疗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祛湿(B对)。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清火息风,用于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所致的眩晕、中风等(A错)。
2、痰浊中阻眩晕的病机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治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用于治疗脾虚湿盛,风痰上扰之眩晕。
3、【中医治法】[主治]燥湿祛痰,平肝熄风。[常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半夏9克,白术15克,陈皮6克,天麻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4、如头眩、掉眩、眩冒、目眩、癫眩等。在现代医学中,眩晕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颈椎病等患者。
5、[操作]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于脐下阴交穴处,其余四指分置腹部两侧,自上向下逐步推动,经石门、关元、中极至曲骨穴止,反复操作。(2)针灸疗法 [处方]风池、内关、合谷、丰隆。
6、(1)痰浊阻窍型 如出现了善忘神呆、腰酸流涎的症状,此病人最好在药物中选加温胆汤及菖蒲、郁金、熟地等。(2)痰淤阻络型 出现神疲气短、肢麻不仁症状的人,就要在药物中选加夏陈六君汤及僵蚕、红花等。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lanhao09.cn/post/6123.html发布于 -60秒前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