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革热抗体-登革热抗体阳性
本文目录一览:
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机理
1、尼泊尔70个县出现登革热疫情蔓延趋势,登革热疫情主要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发的,在经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其他的人类,尤其是蚊子在吸食了被感染者的血液时就携带了病毒,这个时候蚊子再咬了正常人就会导致传播病毒。
2、登革病毒感染可使艾滋病患者体内的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出现暂时性抑制。
3、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4、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外血清型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5、流行性登革热定性为乙类传染病,登革热是因为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当中儿童石膏法群体,发生这个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转播感染,因此对这个病我们也要做好预防措施。因此具有一定的季节流行性。
菲律宾叫停全球首个获批的登革热疫苗了吗?
1、到底打还是不打疫苗,这是个问题。根据英国报道,菲律宾近几日紧急叫停了一个以学校为单位推行的登革热疫苗项目,然而已有73万菲律宾学生注射了该疫苗。称,正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2、登革热病毒最早于1950年代出现在菲律宾和泰国,此后已传播到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在,全球多达40%的人口居住在登革热流行的地区,随着全球变暖,这种疾病以及携带这种疾病的蚊子可能会传播得更远。
3、登革热有疫苗吗?没有!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只能对症治疗。
登革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病毒感染可以激活各类T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IL-IFN-γ、组胺、过敏素C3a和C5a等,从而加重感染、休克、循环衰竭和出血等表现。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可以检测病毒的双重或多重感染。
登革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登革病毒在1~3日龄新生小白鼠脑、猴肾细胞株、伊蚊胸肌及C6/36细胞株内生长良好,并产生恒定的细胞病变。但接种猴子、猩猩和其他实验动物,不产生症状。
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纳米)、棒状或球形(直径为20~50纳米)。髓核为单股线状核糖核酸(RNA)。病毒颗粒与乙型脑炎病毒相似,最外层为两种糖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异性抗原,用中和试验可鉴定其型别。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lanhao09.cn/post/15142.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