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xinfeng335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及处理

xinfeng335 昨天 77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及处理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母乳性黄疸原因2、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本文目录一览:

母乳性黄疸原因

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现代医学认为有两种原因:(1)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致使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吸收增加。(2)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牛奶中多且活性强,使肠道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引起黄疸。本文将介绍母乳性黄疸的处理方法。

妈妈的饮食对于母乳性黄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妈妈只要正常饮食就可以了。

医生研究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有关。专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被重复吸收,于是,宝宝便出现了黄疸并持续不退。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及处理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1、现代医学认为有两种原因:(1)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致使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吸收增加。(2)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牛奶中多且活性强,使肠道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引起黄疸。

2、母乳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缺乏促进胆红素代谢的酶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内缺乏一种促进胆红素代谢的酶所致,引起宝宝肠道内的胆红素不能够正常的排泄。

3、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一般是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开始常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疸应该消退时,黄疸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

4、治疗 继续母乳喂养:不主张为诊断而停母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母亲继续喂奶,可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

5、首先不知道您的孩子胆红素具体多少?轻者可以通过暂停母乳,配合口服退黄药物治疗。

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生黄疸?

1、您好!胆红素生成过多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2、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是其生理特点决定的。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的红细胞破坏多,每日生成的胆红素远高于成人,而其处理排出胆红素的能力又相对较弱,所以胆红素容易堆积,出现黄疸。当饥饿、缺氧、脱水时,更容易出现黄疸。

3、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

母乳性黄疸

1、您好,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

2、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或用少量多次哺喂的方法。停喂母乳期间,要用吸奶器将***吸空,防止***泌乳减少。停用母乳3~4天后,黄疸就会明显减轻。

3、继续母乳喂养:不主张为诊断而停母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母亲继续喂奶,可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

4、案例:母乳性黄疸意味着宝妈的奶不好吗?莉莉喜得千金,住院三天,女儿的脸由红变黄,不过检测值正常,属于生理性黄疸,无需担心。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lanhao09.cn/post/11108.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